时间: 2025-04-26 03: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19:23
“厝火积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火堆放在柴薪上”。它的基本含义是比喻积聚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情况,虽然看似平常,但却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厝火积薪”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中的一句话:“厝火积薪,非不知其难也。”这个成语的使用背景与古代的生活*惯有关,古人常用柴火生火,若将柴薪堆放在火源附近,必然会引发火灾,故而用作警示,告诫人们要警惕潜在的危险。
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多种情况,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火象征着危险和毁灭,而柴薪则代表着可以引发这种危险的因素。因此,成语“厝火积薪”在社会和文化中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警惕潜在的风险。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管理风险时。
“厝火积薪”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潜在问题,常常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些小细节,最终导致了大问题。这种警觉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小心翼翼,避免因小失大。
在我的工作中,有一次因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了项目的延误。回想起来,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厝火积薪”的例子,我们在早期就应该重视这些细节,及时沟通,而不是等到问题扩大后才去解决。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篝火旁,朋友们欢聚一堂,我忍不住写下了一首小诗:
篝火映红夜空明,
欢声笑语如流水。
但愿火焰不成灾,
厝火积薪要警惕。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piling up firewood next to a fire”的表达,传达的也是同样的警示意义。此外,“playing with fire”也可以用来形容冒险和潜在的危险,尽管其语气可能更为轻松。
通过对“厝火积薪”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警示,更是一种智慧,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时刻保持警觉,关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影响重大事情的细节。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增添了一种深度和警示性,促使我更加注重语言的精准和含义的深远。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一年》:“厝火积薪,以为久计。”
《后汉书·杨震传》:“厝火积薪,以为长策。”
《汉书·贾谊传》:“厝火积薪,以为安宅。”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厝火积薪,以待其变。”
《左传·宣公十五年》:“厝火积薪,以备不虞。”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贾谊多次向汉文帝上书陈述社会的弊端,写出了著名的《陈政事疏》,他认为当前的政治局势很不好,出现很多违背情理、伤害道义的事情,应该想办法革除。如果看不到的话就像厝火积薪一样危险
乃事过境迁,恬嬉如故,~之下,而寝处其上,酣歌恒舞,民怨沸腾,卒至鱼烂土崩,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