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0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2:48
成语“不刊之论”由“不刊”和“之论”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不可磨灭的论述”,引申为具有永恒价值和权威性的言论或观点。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见解、理论或学说的重要性和不可质疑性。
“不刊之论”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是:“盖闻之者,论者之所不刊者。”意思是说某些观点或论述是不能被篡改或抹去的。它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真理和理性的坚持,认为某些观点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的,具有持久的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不刊之论”常用来形容那些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或观点。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强调某个观点的权威性。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引用“不刊之论”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表明某些思想是经过时间考验的。
在**传统文化中,学术权威和经典著作被视为知识的源泉,不刊之论正反映了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传播迅速,但对某些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理论,尤其是在哲学、政治和科学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听到“不刊之论”这个成语时,常常会联想到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和真理,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它也让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观点是值得坚守的,哪些则应当开放心态去接受不同的声音。
在我自己的学*和生活中,常常引用一些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来支持我的观点。例如,在讨论教育问题时,我可能会提到某些教育家的理论,这些理论在教育界被视为不刊之论。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古老的书院,书院中藏有一本古籍,书中写着一些不刊之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每当学子们遇到困惑时,翻开这本书,便能找到智慧的启示。
在英语中,可以用“immutable truth”或“established doctrin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某种观点的权威性和不可动摇性,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权威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刊之论”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引用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观点是多么重要。这不仅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也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反思我们所接受的每一个观点。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文选·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夫子之言,不刊之论也。”
《后汉书·班彪传》:“班彪曰:‘君子之言,不刊之论也。’”
《汉书·艺文志》:“夫子之言,不刊之论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君子之言,不刊之论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之言,不刊之论也。”
这可以说是~,我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