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1:59
成语“勒马悬崖”的字面意思是“勒住马匹停在悬崖边缘”,引申义为在危险的境地中停止行动,谨慎行事。它表达了一种在面临重大风险或困境时,及时停止并反思的态度。
“勒马悬崖”出自古代典故,常与骑士或旅途中的场景联系在一起。它的历史背景可能与古代骑士在面对险恶环境时的果断决策有关。在某些古文中,类似的情节也常常出现,强调在危险面前保持冷静和谨慎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谨慎和深思熟虑被视为美德。成语“勒马悬崖”强调了在面对风险时的审慎态度,这与传统儒家思想中“中庸”与“和谐”的理念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在商业决策、个人理财等方面依然适用。
“勒马悬崖”带给我一种警觉与反思的情感。面对生活中的重大选择时,它让我想到要停下来思考,避免冲动行事。我联想到一些生活中的经历,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时,能够及时停下脚步,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和市场需求。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投资理财时,面对一个看似诱人的项目,我提醒自己“勒马悬崖”,仔细研究后发现项目存在很大风险,最终决定放弃投资,避免了一次可能的损失。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勒马悬崖”:
在前路迷雾重重,
我勒马悬崖,心如止水,
思绪在风中荡漾,
每个选择都如刀刃般锋利。
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成语的含义,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op at the edge of a cliff”,强调在面临危险时的谨慎。这一表达在文化背景中也反映了对冒险和风险的普遍警惕。
通过对“勒马悬崖”的全面学,我对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对风险的警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时刻保持审慎,避免冲动,以更成熟的方式面对生活的挑战。
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宋史·岳飞传》:“飞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无求生以害仁。’乃勒马悬崖,欲与敌决。”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欲勒马悬崖,以观天下之变。’”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今虏未至而先自溃,非丈夫也。’乃勒马悬崖,欲与虏决。”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勒马悬崖,欲东渡乌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乃使子产如晋,请盟。晋侯曰:‘郑人无信,吾将勒马于郑之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