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3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38:46
成语“毁于一旦”的字面意思是“在一天之内就被毁掉”,引申义指事物在短时间内遭到严重损毁或破坏,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成果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摧毁,强调其脆弱和易逝。
“毁于一旦”出自《史记·越世家》,原文为“然则,毁于一旦,何以为乎?”意思是说美好的事物或成就可能在一瞬间就被毁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事物变幻无常的深刻认识,提醒人们珍惜眼前拥有的事物。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事物的变化常常被视为自然法则,成语“毁于一旦”反映了人们对无常和变化的认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尤为适用于描述经济变化、环境破坏等现象,提醒人们重视可持续发展与珍惜当下。
“毁于一旦”给人一种无力感和惋惜之情,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强调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脆弱。这个成语常常让人反思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把握机会,珍惜拥有。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见证过一位朋友辛苦经营的小店,在一次突发的火灾中迅速毁于一旦。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毁于一旦”的含义,提醒我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
在一次创作中,我尝试将“毁于一旦”融入到一首诗中:
春日盛开花正艳,
却因骤雨泪满颜。
一朝风雨皆成梦,
美好如烟毁于旦。
这首诗表达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体现了成语的深刻内涵。
在英语中,与“毁于一旦”类似的表达是“gone in a flash”或“lost in an instant”,都强调了时间的迅速和事物的脆弱。不同文化中虽有相似的表达,但具体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却有所不同。
通过对“毁于一旦”的学*,我对事物的脆弱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为珍惜当下。这个成语警示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时刻保持警觉,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一旦而毁,不可复也。”
《后汉书·袁绍传》:“一旦而毁,不可复也。”
《汉书·王莽传下》:“一旦而毁,不可复也。”
《史记·项羽本纪》:“一旦而毁,不可复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旦而毁之,不可复也。”
百余年辛苦经营的圆明园,~,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