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枕戈待旦

时间: 2025-07-27 07:49:12

枕戈待旦

基础信息

  • 成语枕戈待旦
  • 繁体
  • 拼音 zhěn dài dàn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提防"

【枕戈待旦】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6:51

基本定义

“枕戈待旦”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枕着刀枪,等待天亮”。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战士们随时准备应战,具有高度警惕性和紧迫感,常用来比喻人们在危急关头或不确定的情况下,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应对挑战。

成语来源

“枕戈待旦”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奢在面对敌人袭击时,亲自带领士兵夜间警惕,准备迎战。这里的“枕戈”表示将刀枪放在枕边,显示出随时准备作战的状态,而“待旦”则是指耐心等待天亮,以便进行战斗。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时期的紧张氛围及士兵的忠诚与勇敢。

使用场景

“枕戈待旦”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 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描绘战士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 日常对话: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形容人们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的戒备状态。
  • 演讲:在一些激励演讲中,可以用来鼓励听众保持警觉,迎接未来的挑战。

示例句子

  1.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我们必须“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2.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公司管理层决定“枕戈待旦”,以确保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3. 战士们在寒冷的夜晚“枕戈待旦”,期待着黎明的到来。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未雨绸缪”:指事先做好准备,以应对将来的困难。
    • “警钟长鸣”: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潜在的危险。
  • 反义成语

    • “不以为然”:对某事不以为意,缺乏警觉。
    •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工作顺利,没有危机感。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战争频繁,士兵们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枕戈待旦”体现出了一种传统的勇敢和忠诚。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商业、政治和个人生活中,提醒人们随时保持警觉,做好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情感与联想

“枕戈待旦”给我一种紧迫的感觉,仿佛身处战场,四周潜伏着未知的危险。这种情感可以激励我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警惕,不放松对目标的追求。

个人应用

在我大学时期,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重要的演讲比赛,虽然准备充分,但我仍然感到紧张。那时,我对自己说要“枕戈待旦”,保持冷静,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问题,最终顺利完成了演讲。

创造性使用

在一个诗歌中,我将“枕戈待旦”融入其中:

夜深人静星河皎,枕戈待旦心未消。
月明点滴思如水,勇往直前不回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n guard”或“vigilant”,虽然它们并不完全等同于“枕戈待旦”,但都传达了保持警惕和准备应对的含义。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枕戈待旦”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中保持警觉和准备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时刻保持警惕,迎接未来的挑战。

【枕戈待旦】的来源

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枕戈待旦】的引证

《宋史·岳飞传》:“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上疏曰:‘臣窃以瑜之才,足以当一面,而今乃使与诸将同列,是犹以骐骥与驽骀并驾,以瑜为不足,而以诸将为足也。臣闻枕戈待旦,志在必得,今瑜虽无尺寸之功,然自谓可以当一面,愿陛下察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氏。”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枕戈待旦,志在必得。”

【枕戈待旦】的故事

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他的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被选拔为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领导晋阳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计巧退胡兵,实现了从前枕戈待旦时的远大理想

【枕戈待旦】的例句

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相关问答

枕戈待旦什么意思

枕戈待旦、秣马厉兵什么意思

枕戈待旦的拼音

枕戈待旦的意思解释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枕戈待旦,秣马厉兵读音

枕戈待旦的故事

枕戈待旦是成语吗

枕戈待旦的下一句

枕戈待旦百科

推荐查询

  • 枕戈待旦什么意思
  • 枕戈待旦、秣马厉兵什么意思
  • 枕戈待旦的拼音
  • 枕戈待旦的意思解释
  •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 枕戈待旦,秣马厉兵读音
  • 枕戈待旦的故事
  • 枕戈待旦是成语吗
  • 枕戈待旦的下一句
  • 枕戈待旦百科

相关查询

打情骂趣 打情骂俏 打情卖笑 打恭作揖 打得火热 打当面鼓 打开窗户说亮话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小算盘 打小报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掬的词语有哪些 一递一句 夜警 顽石点头 几字旁的字 穷绔 锦囊佳句 闪逃 盈泛 镸字旁的字 相上 幾字旁的字 半部论语 通权达变 音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