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0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4:32
成语“无瑕可击”字面意思是没有瑕疵可供攻击,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物完美无缺,无法被批评或指责。它强调了事物的完美和无可挑剔的特性。
“无瑕可击”源于古代的美玉文化,玉石在古代被视为纯洁和高贵的象征,瑕疵被认为是对玉质的污染。在古代文献中,常用“瑕”来形容缺陷,因此“无瑕可击”便被用来形容那些完美的事物。虽然具体的出处不详,但与古代对美的追求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在古典小说或现代文学中,描述人物的品德、行为时可以使用此成语。 例如:“她的品行无瑕可击,是大家公认的模范。”
日常对话:在朋友间讨论某个**或人物时,表达其完美的特质。 例如:“这位领导的决策真是无瑕可击,大家都很赞同。”
演讲:在正式场合,赞美某个人或事物的优秀特质。 例如:“这项政策的制定无瑕可击,将为国家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对完美的追求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艺术、道德和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瑕可击”也逐渐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标准,尤其是在职场和公共生活中。它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化人生的追求,同时也可能导致对完美的不切实际的期待。
“无瑕可击”带给我一种理想化的感觉,仿佛在追求一种完美。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对某人或某事高度认可的情感。它也让我思考,是否在生活中真的存在绝对的完美。
在我参加一个团队项目时,团队成员的表现都很优秀,我们的方案无瑕可击,最终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追求完美的价值。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在这月光洒落的夜晚,
你的笑容无瑕可击,
如同天际星辰闪耀,
照亮我心灵的每个角落。
在英语中,有类似表达“flawless”或“perfect”,但在文化背景上可能不如“无瑕可击”那样与古代美玉的象征意义相连。不同文化对完美的理解和追求也各有差异。
通过对“无瑕可击”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完美虽然难以达到,但追求完美的态度在生活和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帮助我在语言表达上更加丰富,也让我在思维方式上更趋向于积极向上的态度。
关于人物的性格、心理、习惯,时代的风俗、制度、精神,总要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务求其无瑕可击。
《晋书·王导传》:“导自谓无瑕可击,天下莫能当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谓无瑕可击,遂以书与兄固。”
《汉书·王莽传》:“莽自谓无瑕可击,天下莫能当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闻之,无瑕可击者,其舜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君子曰:‘无瑕可击,其唯文王乎!’”
这东西到了~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