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29:51
“牛衣病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牛衣”指一种简陋的居所,通常是用牛皮或牛毛做成的帐篷,而“病卧”则是指因病卧床不起。整体含义比喻生活贫困,身处困境,往往形容那些在逆境中仍然坚持生活的人。
该成语出自《东周列国志》,最早的记载是描述一些贫困书生的生活境遇。历史上,牛衣象征着一种简陋和贫困的生活状态,而病卧则强调了这种状态下的无奈和无助。它反映了古代士人对自我理想和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
“牛衣病卧”可以用在多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牛衣病卧”在古代社会中,常常被用来反映士人对社会不公和生活困境的无奈。它代表了对理想和现实落差的深刻认识,尤其在**古代,士人常常面临仕途不顺和生活困苦的矛盾。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一些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提醒人们关注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人。
这个成语往往带给人一种沉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它使人反思自己的处境,激发同情心,并促使人们对他人的困境给予关注和帮助。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流浪汉,他的处境让我想起“牛衣病卧”的成语。他虽然身无分文,却总是微笑着与人交流,这种乐观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意。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明点滴牛衣下,
病卧孤灯夜漫漫。
寒风吹送愁和泪,
心中自有梦千般。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own on one's luck”,意指某人处于困境。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反映出一种对生活艰辛的共鸣和同情。
“牛衣病卧”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力量,以及在表达同情和理解他人困境时的重要性。它在我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增进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便羊裘归去,难留严子;牛衣病卧,肯泣王章?
《明史·文苑传二·徐祯卿》:“祯卿少与唐寅善,寅死,祯卿哭之恸,为文祭之,其辞哀婉,闻者皆为流涕。祯卿为人清介,不妄交游,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
《宋史·文苑传五·刘恕》:“恕为人笃志好学,自幼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家贫,不事生产,专以读书为业。平居寡言笑,至论古今治乱,是非成败,则慷慨激烈,不少屈。”
《晋书·王导传》:“导知敦不臣,虑其为乱,乃密表请徙屯于豫章,以塞其冲要。敦果举兵向阙,导率诸军拒战,大破之。敦死,导录尚书事,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导性宽厚,简刑罚,务农桑,恤孤寡,劝课农桑,百姓爱之。”
《后汉书·崔骃传》:“(崔)骃上书自陈,辞甚激切。帝得奏感悟,乃徙骃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永元四年,卒于家。所著诗、赋、铭、颂、书、记、表、七依、婚礼结言、达旨、酒警合二十一篇。”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范雎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言说!’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
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