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4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2:55
成语“所费不资”的字面意思是“所花费的并不是资本”。它主要表达了一个事情的花费与其所得到的收益之间的矛盾,即所花费的成本并不值得或者不够相称。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付出与获得的极不相称,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
“所费不资”出自《左传》,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经济利益和成本的重视,强调了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虽然具体的典故较为模糊,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
“所费不资”常用于商业、经济、政治等领域,尤其是在讨论投资回报、资源分配时。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用其来批评某些行为或决策的不明智。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项目或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不匹配。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企业和个人在进行决策时,常常需要考虑“所费不资”的问题,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此外,在社会文化中,人们对“所费不资”的理解也反映了对理性消费与投资的重视。
“所费不资”常给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感觉,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时。这种情感反应有时会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与决策。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为了追求一个心仪的项目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但最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感到非常失落。事后我意识到,自己没有充分评估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和潜在收益,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所费不资”的含义。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所费不资”:
一梦千金付流水,
所费不资何处寻。
岁月如歌无怨恨,
唯愿今朝不再沉。
这首诗反映了对过去付出与收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enny wise, pound foolish”,意指在小事上节省却在大事上浪费。这个表达与“所费不资”在概念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不合理关系。
通过对“所费不资”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合理评估成本和收益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务必要考虑付出与获得的平衡。在语言学中,掌握成语的使用能够丰富表达,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廉访司莅军,非世祖旧制,贾胡鬻宝,西僧修佛事,所费不资,于国无益,并宜除罢。
《明史·食货志》:“岁计所费不资,而民益困。”
《宋史·食货志》:“岁计所费不资,而民益贫。”
《后汉书·杨震传》:“震以所费不资,固争之。”
《汉书·食货志》:“岁比不登,民多流亡,所费不资。”
《史记·平准书》:“是以所费不资,而民益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