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5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1:20
“刻不容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刻(时间)都不能容忍延误”。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事情非常紧急,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不容拖延。
“刻不容缓”最早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原文为“刻不容缓,急急如律令”。这个成语反映了历史上对时间的重视,尤其是在军事、政治等领域,强调迅速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性。
“刻不容缓”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时间被视为宝贵的资源,尤其在处理紧急事务时,强调迅速反应的必要性。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刻不容缓”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压力,常常联想到责任、使命感和时间的流逝。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及时处理重要事务。
在我的学生活中,有一次考试前夕,我意识到复时间非常有限,于是我深刻体会到“刻不容缓”的重要性,迅速制定了复*计划,最终取得了好的成绩。
在一首诗中:
时间如水流千尺,
事关生死刻不容缓。
珍惜每分每秒,
莫待无暇叹息难。
这里运用“刻不容缓”强调时间的迫切性,表达对生命和时间的珍视。
在英语中,可以用“time is of the essence”来表达类似的紧迫感。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对“刻不容缓”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在生活中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时处理重要事务。它在我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中,增强了对紧急事宜的敏感性。
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资治通鉴·汉纪》:“刻不容缓,乃决策。”
《后汉书·袁绍传》:“刻不容缓,遂举兵。”
《汉书·王莽传》:“刻不容缓,乃发兵。”
《史记·项羽本纪》:“刻不容缓,遂起兵。”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刻不容缓,以告于诸侯。”
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并且两命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