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7:40
“枕籍经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以书籍为枕头,枕在经书和历史书上”。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常常沉浸于书本中,尤其是经典的经书和历史书籍,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枕籍经史”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为“太宗时,京师士人多志趣于经史,枕籍而卧。”这句话描述了当时士人对经书和历史书籍的热爱,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重视。
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学者、学生或任何对知识有追求的人。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努力学、勤奋读书的状态。在演讲中,特别是在强调教育和学重要性时,也可以引用这个成语以增强说服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读书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尤其在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士人对知识的追求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枕籍经史”体现了这一文化传统,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获取的方式多样化,但对知识的渴望和学*的态度依然受到重视。
“枕籍经史”这一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夜以继日、勤奋钻研的学者和学生。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这种情感激励着我在学*中不断努力,克服困难。
在我大学期间,曾经历过一段忙碌的复*期。那时,我常常熬夜读书,有时甚至累得在书本上小憩。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枕籍经史”的含义,那种为了知识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在某个深秋的夜晚,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着树叶,书桌上堆满了书籍。我轻轻将头枕在《史记》上,心中默念:“枕籍经史,愿做知识的追随者。”这样的诗句表达了我对学*的执着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说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这与“枕籍经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知识追求的赞美,但“枕籍经史”更加强调了对经典文献的尊重。
通过对“枕籍经史”的学,我对学的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知识都是人类进步的基石。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学*,努力成为一个“枕籍经史”的人。
李彭家贫绩学,枕籍经史,诗文能兼诸家之长。
《旧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
《清史稿·文苑传一·顾炎武》:“炎武留心经世之学,文章不屑屑模拟,而渊雅醇茂,为世所宗。”
《明史·文苑传二·徐祯卿》:“祯卿少与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新唐书·儒学传中·褚无量》:“无量繇是益知名,擢明经,调郧城令,以母丧解。”
《宋史·文苑传五·刘恕》:“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外傅之年,诵《诗》、《书》,日诵千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