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9:42
成语“委曲成全”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某种妥协或委屈,使事情得以完成或达到某种目的。基本含义是为了更大的利益或为了他人而做出一些牺牲和让步,最终达成某种成全。
“委曲成全”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其构成的“委曲”与“成全”两个词在历史文献中常常出现。“委曲”本意为曲折、委屈,后来引申为妥协。而“成全”则是指使某事得以完成或实现。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和谐与妥协的价值观。
“委曲成全”通常用在以下几种场景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和谐与妥协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成语“委曲成全”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强调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中,这种妥协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委曲成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复杂的,既有一种无奈的委屈感,也有为了他人而感到的成就感。这种情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复杂性,影响了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因为朋友之间的关系,选择了妥协,虽然一开始感到不平衡,但最终看到朋友的快乐,我也感到了一种满足。这让我更加理解了“委曲成全”的深意。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运用“委曲成全”来表达为爱而牺牲的情感:
月下独行影渐瘦,
委曲成全梦千愁。
只为他笑轻盈舞,
愿做春风伴君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compromise for a greater good”或“to sacrifice oneself for others”。这种表达同样强调了为他人利益而做出牺牲的价值观。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更为突出,可能更强调个人的选择与坚持,但在团队合作中,妥协的价值观也同样被重视。
通过对“委曲成全”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提高了我在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表达能力。这种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值得深入理解与运用。
夫自用则不能容物,无用又不能理物,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闻君子之行,委曲以成全,不以小怨伤大德。’”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君子之行,委曲以成全,不以小忿伤大义。’”
《汉书·王莽传上》:“莽曰:‘吾闻君子之行,委曲以成全,不以小嫌伤大德。’”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君子之行,委曲以成全,不以小利伤大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之道,委曲以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