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4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53:46
成语“食辨劳薪”由四个字组成:“食”、“辨”、“劳”、“薪”。字面意思是指吃饭和辨别的劳累与薪水,通常用来形容在生活中,工作辛苦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基本含义是强调工作的艰辛与所得的微*对比。
“食辨劳薪”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它的构成元素在古代汉语中有一定的使用,但作为成语的完整形式并不常见。这个成语可能是后人根据生活经验总结而成,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的辛苦与无奈。
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辛苦工作,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食辨劳薪”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许多人面临着“吃饭难、辨别生活”的双重压力。这一成语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感受,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该成语常常让人联想到辛苦的劳动者、社会不公等情感,表达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它使人反思社会的劳动力分配与价值体现,以及人们在追求生活质量上的努力与挣扎。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在工地上工作的朋友,他常常加班,却因为收入微*而感到沮丧。每当他谈起自己的工作时,我都会想到“食辨劳薪”这个成语,深刻体会到他所承受的压力和无奈。
在一次写作中,我尝试将“食辨劳薪”融入到一首诗中:
晨曦初露工地忙,
汗水浸透心田香。
食辨劳薪何所惧,
只愿明朝富贵长。
通过这样的创作,展现了劳动者面对艰辛依然坚持的信念。
在英语中,可以用“work hard for little rewar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也能传达出辛勤工作和微*回报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食辨劳薪”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奋斗与无奈,也折射出社会的广泛问题。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富有情感和社会意义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加生动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晋朝时期,荀勖曾经跟随晋武帝外出,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到处找不到柴火做饭,厨师只好把带去的旧车的车脚卸下烧火做饭。席间,荀勖对晋武帝说:“这饭是用腐朽的木柴烧出来的。”晋武帝不信,派人去询问,情况果然如此
~,人知有荀勖,而不知有师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