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15:14
成语“抱子弄孙”字面意思是“抱着孩子,玩弄孙子”。它通常用来形容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尤其是与子孙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基本含义是指家庭团聚、享受家庭生活的美好状态。
“抱子弄孙”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尤其是在家庭结构中,长辈对后辈的关爱和责任。古代社会中,家族观念深厚,长辈常常会在晚年享受与子孙相处的乐趣。
“抱子弄孙”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广泛: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强调孝道和家族关系。抱子弄孙体现了对下一代的期待与关爱,反映了祖辈对家庭传承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结构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传达了对家庭幸福的向往。
“抱子弄孙”带给我一种温馨和幸福的感觉,联想到家庭团聚时的欢声笑语。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在繁忙生活中,享受与家人共处时光的珍贵。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家庭聚会,看到爷爷和小侄子玩耍的情景,我不禁想到这个成语,心中感到无比温暖。这种时刻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让我意识到家庭的支持和爱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春风拂面柳如烟,
抱子弄孙乐无边。
笑语盈盈绕庭前,
天伦之乐共缱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pending time with grandchildren”,强调的是与孙辈共度时光的乐趣。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相似的情感和家庭价值观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共享的。
通过对“抱子弄孙”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家庭活动,更是对家庭价值的认可和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视。在学*和表达中,这种对家庭的重视让我更加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但抱子弄孙,日为乐耳。
《续资治通鉴·宋纪·宋孝宗淳熙元年》:“帝以太上皇春秋高,欲令太子监国,己得优游颐养。乃诏太子听政,己则抱子弄孙,以娱其志。”
《清史稿·孝义传·陈宏谋》:“宏谋字汝咨,浙江鄞县人。父早世,事母至孝。母病,宏谋侍汤药,不解带者累月。母卒,哀毁逾礼,庐于墓侧,旦夕悲号,有双鸠来集,人以为孝感。后以荐授将仕郎,监福州茶盐商税院。宏谋抱子弄孙,以娱其志,人称其孝。”
《明史·孝义传·陈良谟》:“良谟字士亮,浙江鄞县人。父早世,事母至孝。母病,良谟侍汤药,不解带者累月。母卒,哀毁逾礼,庐于墓侧,旦夕悲号,有双鸠来集,人以为孝感。后以荐授将仕郎,监福州茶盐商税院。良谟抱子弄孙,以娱其志,人称其孝。”
《宋史·孝义传·陆徽之》:“徽之字子元,泉州晋江人。父早世,事母至孝。母病,徽之侍汤药,不解带者累月。母卒,哀毁逾礼,庐于墓侧,旦夕悲号,有双鸠来集,人以为孝感。后以荐授将仕郎,监福州茶盐商税院。徽之抱子弄孙,以娱其志,人称其孝。”
《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及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云。有丹奈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子弄孙,以娱其志。”
十六国时期,后赵国君石勒病故,侄儿石虎篡位自立,迁都邺城,他命令尚书张群调拨16万人建筑华林苑和护邺高墙。竣工之日,他进入华林苑,登上最高的凌霄观,希望今后能每天抱子弄孙,快乐度日。不久后赵内乱,他全家被杀
上司来时,干我甚事?我自回去,~嬉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