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3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8:55
成语“投阱下石”的字面意思是指在陷阱(阱)中投放石头,形象地描述了在别人已经受到困扰或伤害的情况下,再加以打击。基本含义是指在别人遭遇困境时,加以打击或侮辱,通常带有恶意和不道德的意味。
“投阱下石”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在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其意象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战争和斗争的描绘。古代战斗中,敌人已经陷入困境时,继续攻击的行为被视为非常卑劣的行为。成语反映了这种道德谴责,强调应有的仁义和对他人困境的同情。
“投阱下石”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讲究仁义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投阱下石”体现了对不道德行为的批判。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这种行为更为常见,因此该成语的使用也更加频繁,成为对不公正行为的有力指责。
“投阱下石”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通常与愤怒、不满和对不公的抵抗相关。它引发了对社会正义的思考,提醒人们在面对他人困境时,要有同情心。
在我的生活中,可以想到一次朋友遭遇困扰时,另一位同学却趁机在背后进行嘲讽。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投阱下石”的含义,并在与朋友沟通时,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反对,鼓励大家在他人困境中给予支持。
在我创作的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写:
困兽犹斗,岂容他人笑,
投阱下石,心如铁石凉。
应伸援手,共渡难关时,
让爱如潮,温暖每个伤。
在英语中,有类似“kick someone when they’re down”的表达,意指在对方处于困境时进一步攻击。这两者都反映了对这种不道德行为的批判,说明在不同文化中,对待他人困境的态度是一致的。
通过对“投阱下石”的学*,我更加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的伦理道德。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努力成为一个有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人。
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投之死地,下之以石。”
《后汉书·袁绍传》:“投之死地,下之以石。”
《汉书·王莽传》:“投之绝域,下之以石。”
《史记·项羽本纪》:“投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投之深渊,下之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