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37:30
成语“五体投地”的字面意思是指五个身体部位(头、手、膝、足)都投向地面,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敬仰与崇拜。其基本含义是形容对人或事物的敬佩、崇敬到了极点,通常用于赞美他人的卓越成就或高尚品德。
“五体投地”最早见于《大元大一统志》,后在《明史》中也有所记载。这个成语与文化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在的礼仪中,信徒在向佛像表达敬意时,常常会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虔诚和敬仰。它反映了对神圣和崇高事物的极大尊重。
“五体投地”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五体投地”不仅是对人的崇敬,也体现了一种谦卑和自我放下的态度。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在对待知识、文化和人际关系时。它提醒人们保持谦逊,尊重他人。
“五体投地”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仰、钦佩和自我反思。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值得尊重与学*的人,激励我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理想。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一位老师,他的知识和人格魅力让我五体投地。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总是想起他的教导,激励我不断前行。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青山绿水映朝晖,
智者云集皆自愧。
五体投地心向往,
愿随风行伴君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ow down”,意为表达敬意和尊重。但在不同文化中,表达崇敬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日本的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常见的敬礼方式。
通过对成语“五体投地”的学*,我深刻理解到敬仰与崇拜的意义,以及在语言表达中如何有效运用此类成语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储备,也让我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注重尊重与欣赏的态度。
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清史稿·曾国藩传》:“文宗见国藩,五体投地,以为神助。”
《明史·徐达传》:“太祖见达,五体投地,以为神助。”
《宋史·岳飞传》:“高宗见飞,五体投地,以为神将。”
《旧唐书·李靖传》:“太宗见靖,五体投地,以为神人也。”
《南史·梁武帝纪》:“帝闻之,五体投地,以为神助。”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