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37:25
“五侯七贵”是一个表示地位和权势的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五位侯爵和七位贵族,通常用来形容社会上层的权势人物,或者泛指重要的权贵阶层。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贵族和高官的尊重和崇拜。
该成语源自**古代的封建制度,尤其是周朝时期的封爵制度。在这个制度下,侯爵和贵族是重要的统治阶级,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具体的文献出处较为模糊,但在《左传》和《史记》等古典文献中有相关的描述,这些文献常常提到与侯爵和贵族相关的政治和社会活动。
“五侯七贵”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的封建社会中,“五侯七贵”象征着权力、地位和财富,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分化。现代社会虽然不再以这种方式分封,但对权势的崇拜和追求依然存在。此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用于形容那些有权势和影响力的人物。
“五侯七贵”常给人以压迫感,联想到权力的不平等和社会的不公。同时,它也可以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促使人们反思权力对个体自由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讨论某些商界领袖或政治人物时,发现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与“五侯七贵”相似,常常会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他们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能会写道:
五侯七贵皆权势,
浮华背后藏苦涩。
平民百姓心如水,
愿得天公重自由。
这首诗通过“五侯七贵”表达了对权势的批判和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elite”或“the upper class”,这些词语也指代社会中的权贵阶层,但在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的贵族制度与**的封建制度存在差异,各自的权力结构和社会影响也不同。
通过对“五侯七贵”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权力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提醒我关注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史·李东阳传》:“五侯七贵,莫不趋附。”
《宋史·文天祥传》:“五侯七贵,皆出其门。”
《晋书·王导传》:“五侯七贵,竞自骄矜。”
《后汉书·陈蕃传》:“五侯七贵,同日并封。”
《汉书·元后传》:“五侯群弟,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
阿英《灯市》:“天子以至于~,又为什么要提倡灯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