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1:57
“描神画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描绘神明,画出鬼怪”。其基本含义是指描绘事物时非常细致、生动,尤其是对细节的刻画入微,常用于形容文笔细腻、形象生动。
“描神画鬼”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作品中,意在形容优秀的绘画艺术和文学作品。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中对于情感和形象的深刻理解及传达,原本用于描绘艺术作品,后来逐渐被引申为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场景等的细致描写。
“描神画鬼”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艺术和文学一直被视为高尚的追求,“描神画鬼”体现了对细腻与真实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在各种创作中对细节的重视,尤其是在广告、影视等领域,生动的描写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
“描神画鬼”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通过文字或图像传递强烈情感的艺术作品。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能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能唤起内心的共鸣,激发对生活的深层次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当我阅读某些优秀的小说或观看描写细腻的电影时,常常会使用“描神画鬼”来形容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例如,在讨论某部电影时,我曾说:“导演在角色塑造上真是‘描神画鬼’,每个细节都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在一首描写秋天的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描神画鬼”:
金黄的落叶随风舞,
描神画鬼秋意浓。
山川如画映日辉,
静谧时光慢慢融。
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诗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awn to life”或“vividly depicted”,它们同样强调生动的描写与细节的刻画。不同文化中虽然描述手法不同,但对生动表达的追求是一致的。
通过对“描神画鬼”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重要性,还在于它能促进我们对细节的关注和表达的精确性。这种细腻的描写能力在任何形式的交流中都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