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1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53:19
成语“人怨神怒”字面意思为:人们对某种情况或行为感到愤怒,甚至引起神明的愤怒。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行为或**引发了人们的普遍不满和愤怒,可能还会影响到神灵的怒火,暗示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和广泛性。
“人怨神怒”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其构成的“怨”和“怒”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来描绘人们对不公或坏事的反抗情绪,反映出社会对道德和公正的期待。在古代,民间信仰普遍存在,很多事情被认为与神明的意志有关,因此人间的怨恨和神明的愤怒常常被联系在一起。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人怨神怒”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对权力和正义的关注。古代社会中,民众对统治者的信任与否常常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于不公的怨恨不仅影响民生,也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动荡。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信仰有所减弱,但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和对不公的愤怒依然存在,这使得该成语在现代仍具适用性。
提到“人怨神怒”,我会联想到社会不公和集体愤怒的场景。这种情感反映出人们对不公正的强烈反感,也唤起了对正义的渴望。它让人意识到,社会问题常常需要集体行动来解决。
在一次关于环境保护的讨论中,我使用了“人怨神怒”来形容人们对污染**的愤怒反应。这表明,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对和不满情绪。
在一个短诗中,我尝试这样表达:
人怨神怒声声烈,
山川泪下诉不平。
若问何处寻公义,
唯愿心声达天听。
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示了成语的情感深度和社会关切。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表述。例如,英语中可以用“the wrath of the peop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正义的追求。
通过对“人怨神怒”的分析,我深刻理解到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不公的愤怒,也揭示了社会对公正与道德的期待。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现象。
天罚既集,罪人斯殒,王旅未加,自相鱼肉。岂非人怨神怒,天降其灾!
夺百姓之食以养残凶,剥万人之衣以涂土木,于是~,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