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2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9:21
“埋轮破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车轮埋入土中以破坏柱子。其基本含义是通过破坏某种基础或规则,达到意图或目的。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采取极端手段以实现目标,尤其是在一些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解决问题的情况下。
“埋轮破柱”出自《左传》,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某国为了攻破敌国的城墙,采取了埋车轮的方式来破坏城门的柱子。这个典故反映了在军事和策略上采取非常手段以达到目的的智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埋轮破柱”反映了古代战争和策略的复杂性。在现代社会,虽然环境变化较大,但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和政治场合,仍然可以看到类似的策略应用。这种成语的使用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可能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既有对果敢决策的赞赏,也有对极端手段的警惕。它反映了在追求成功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道德困境,引发人们对手段与目的关系的深思。
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曾遇到过一些需要“埋轮破柱”的时刻。例如,在一个项目进展缓慢时,我曾考虑采取更加激进的方法来推动进度,尽管这样可能引起团队的反感,但最终我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方式。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我埋轮破柱,
决心如铁,心意如炬。
纵使前路荆棘遍布,
也要迎风,勇敢前行。
通过这种方式,成语不仅仅局限于描述,还能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意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体现了与“埋轮破柱”相似的思想。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面对困境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策略选择有一定的共通性。
通过对“埋轮破柱”的深入学习,我意识到在语言学习中,成语反映了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深刻内涵。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促使我在实际应用中更加谨慎选择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决策的复杂性。
季代而还,埋轮破柱之徒,绝不复出,朕甚异焉。
东汉初期,梁冀专权破坏朝政,光禄大夫张纲奉命去惩治贪官污吏,他出了都城洛阳,就把自己的坐车就地掩埋,回洛阳弹劾梁冀。李膺破柱搜捕张让的弟弟张朔,发誓要维护朝廷纲纪
像张纲这样~的人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