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1:2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2:36:19
成语“闳远微妙”由四个字构成:
整体来看,“闳远微妙”指的是事物的深远和细腻,通常用来形容思想、学问、艺术等方面的深邃和精致,强调其复杂性和深刻性。
“闳远微妙”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闳者,远之所至;微者,妙之所存。”该成语体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强调事物的深远与微妙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深刻的思想和微妙的体验。
“闳远微妙”常用于文学作品、哲学讨论、艺术评论等场景。比如,在分析一部作品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形容其思想深邃而细致;在哲学讨论中,可以用来描述某个理论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都重视思想的深度与微妙的表达。“闳远微妙”不仅体现了文人对深邃思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细腻情感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复杂的社会现象或人际关系,强调人们在表象之下的深层理解。
“闳远微妙”给人的感觉是深邃、优雅而富有哲理,这种情感引发对世界复杂性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关注细节和深层的含义,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的讲解总是深入浅出,让人觉得他的智慧非常“闳远微妙”。在我的论文写作中,我也尝试将这一成语用来描述某个复杂的理论,表达其深度和精致。
在皎洁的月光下, 思绪如水,流淌不息, 其中的道理,闳远微妙, 如星空中闪烁的微光, 引领我探索未知的边际。
在英文中,可以用“profound and subtl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事物的深刻和细腻。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会有相应的表达方式,但具体用法和情感色彩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闳远微妙”的学,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深度和表达的丰富性。这一成语不仅让我体会到中文的优美,也激励我在学和表达中追求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细腻的描述。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启发。
儒家惟有孟子宏远微妙,缊奥难见,宜在条理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