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6:55:45
成语“翳桑饿人”字面意思是“遮蔽桑树使人饥饿”。其中“翳”指遮蔽、遮挡;“桑”指桑树;“饿人”则指使人感到饥饿。整体上,这个成语比喻因某种原因造成对事物的阻碍或影响,导致人们无法获得所需而感到饥饿或缺乏。
“翳桑饿人”这个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广为人知,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与古代农业社会中对桑树的重视有关。桑树在古代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养蚕,而养蚕的成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计。因此,遮蔽桑树的行为象征着对生计的影响,可能来自于某个古代的故事或寓言,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资源的渴求和对阻碍的无奈。
“翳桑饿人”可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更强调对生计的直接影响,而反义成语则表现出与饥饿和匮乏相对的富足与幸福。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社会的根基是人们生存的重要基础。成语“翳桑饿人”反映了对资源的珍视与对阻碍的敏感。现代社会中,虽然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对生活资源的需求仍然存在,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尤其在讨论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时。
“翳桑饿人”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无奈与焦虑。它提醒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阻碍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激发对资源稀缺的关注与思考。这种情感反应能够促使人们更加珍惜现有的资源,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由于环境污染导致附近的农田受损,农民们的生计受到影响,确实让我感觉到“翳桑饿人”的无奈。这个成语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激励我参与相关活动。
在创作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翳桑饿人”:
绿树成荫遮日影,
桑田荒芜泪满腮。
翳桑饿人心似火,
何时复见旧时来。
这段诗描绘了因环境变化导致的无奈与渴望,展现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指为了反对某种事物而自我损害。这反映了对资源或机会自我限制的同样主题,但文化背景和具体情境有所不同。
经过对“翳桑饿人”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此成语不仅反映了对资源的关注,也具有警示作用。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关注生活的细节,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与思考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翳桑之饿人也。
相国不记翳桑之饿人乎?则我灵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