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3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4:26
“层峦迭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山峦层层叠叠、峰峦重重。它用来形容山势雄伟,景色壮丽,常用于描绘自然风光,尤其是高山和深谷的景象。
“层峦迭嶂”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原文中提到“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里描绘了滕王阁所在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层峦迭嶂”在**文化中常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山水的敬仰与向往。在现代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一成语的使用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这个成语通常带给人一种壮丽、开阔的情感体验,联想到壮美的风景和心灵的宁静。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一次假期旅行中,我去了一座名为“层峦山”的地方,站在山顶俯瞰,真切感受到“层峦迭嶂”的美丽。我在旅行日志中写道:“在这里,层峦迭嶂,让我心灵得到了洗礼。”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层峦迭嶂”:
青山如黛,层峦迭嶂,
云雾缭绕,似梦无踪。
一川烟雨,千帆过尽,
心随景动,意共天穹。
在英语中,可以用“mountain rang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成语来传达“层峦迭嶂”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许多文化中都有对山川自然的赞美,但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层峦迭嶂”的学*,我体会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髓,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提醒我在表达时,更加关注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此则层峦迭嶂,与江势争雄峭。
《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滕王阁序》唐·王勃:“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游黄山记》明·徐弘祖:“层峦叠嶂,出没云雾之中。”
~,山深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