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52:54
成语“衣不曳地”字面意思是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穿着得体、整洁,尤其是指衣物不长、不脏、不拖沓。它基本含义是形容人的举止、仪表端庄、得体,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衣不曳地”出自《礼记·玉藻》。文中提到“衣不曳地,冠不垂于肩”,强调衣着的整洁与得体,反映了古人对礼仪、风度的重视。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与古代社会对个人形象和礼仪的追求密切相关。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能用“衣不曳地”来描写人物的外貌、气质。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以用它来评价他人的穿着或举止是否得体。而在演讲中,使用此成语可以强调对社交礼仪的重视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衣着不仅是个人形象的体现,也是礼仪和社会地位的反映。因此,“衣不曳地”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美德,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对于穿着的自由度有所增加,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如婚礼、商务会议等,依然强调衣着得体的重要性。
“衣不曳地”让我联想到一种优雅、自信的形象。它不仅仅是外表的要求,更是一种内在修养的体现。穿着得体的人常常给人以积极的情感反应,能够提升周围人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我注意到在面试或重要场合时,穿着得体的衣物能够显著提升我的自信心,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每当我看到别人衣不曳地地出现在重要场合,我就会感到一种由衷的欣赏。
在清晨的阳光下,她走出家门,衣不曳地的裙摆随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自由与优雅的故事。每一步都如同一首轻柔的乐曲,奏响了生活的美好。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表达可以用“dressed to impress”来形容穿着得体、给人留下好印象的状态。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个人形象在社交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成语“衣不曳地”的学,我更加意识到衣着与个人形象之间的关系。这成语不仅仅反映了外在的整洁,更提醒我们重视内在修养与礼仪。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让我在适当场合更好地表达自我形象和礼仪意识。
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僮仆,使人问乃知其夫人。
《晋书·苻坚载记》:“是秋,大旱,坚减膳彻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上,后宫悉去罗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