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5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4:55
“泪眼汪汪”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形容人因悲伤、感动或其他情感而眼泪盈眶的样子。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情绪激动,表现出脆弱或无助的状态。
“泪眼汪汪”的确切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常用于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该成语的构成元素“泪眼”表示眼中含泪,“汪汪”则形容泪水多而盈溢,整体表达出一种深切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泪眼汪汪”常用于描写人物在悲伤、失落或感动时的状态。例如,在小说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失去亲人的角色,或是在亲情、友情的感人场景中。在日常对话中,这一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事感到非常感动,如观看感人电影时的情绪反应。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泪眼汪汪”在文化中,常常与情感的表达有关。传统文化强调感情的细腻和表达的隐晦,因此这一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强烈情感时的脆弱和真实。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表达依然适用于各种场合,如影视作品、社交媒体等。
“泪眼汪汪”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刻的悲伤或感动。它让我联想到许多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感人时刻,比如亲人离世、朋友的支持等。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人际关系的温暖和脆弱。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告别会,听到他家人的发言时,我不禁泪眼汪汪,心中充满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看着昔日的玩伴,一个个走出自己的生活,心中感慨万千,泪眼汪汪,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怀念与惆怅。”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with tears in one's eyes”,同样用来形容因情感而流泪的状态。尽管不同语言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但情感的共通性使得这种表达在跨文化交流中依然有效。
“泪眼汪汪”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眼泪的描述,更是对情感深度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关注情感的表达,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情感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黄巢听得凭地说,不觉泪眼汪汪。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倩泪眼汪汪,对着宁采臣说道:‘公子,你怎的不救我?’”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那女子泪眼汪汪,对着老者说道:‘父亲,你怎的不救我?’”
《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宋江见那妇人泪眼汪汪,便问:‘你为何如此伤心?’”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女儿泪眼汪汪,扯着唐僧道:‘师父,你怎的不救我?’”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黛玉听了,泪眼汪汪的。”
小姐在旁,~,只是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