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37:49
“挟筴读书”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夹着书本读书”。在更深层的含义上,用来指代专心致志、勤奋学*的态度。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人的学方式。古时,读书人常常在书中夹着竹简或纸张,以便于记笔记和归类内容,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和记录的重视。成语可能与古代的读书惯以及对学*态度的重视有关。
“挟筴读书”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适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读书被视为提升个人素养和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挟筴读书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学态度,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和尊重。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依然适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学*能力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挟筴读书”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学生,或是夜深人静时仍在灯下奋笔疾书的求知者。这种画面常常激发我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的热爱。
在我的学*生活中,挟筴读书是我常常提到的状态。每当我遇到难题时,就会想起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努力解决问题。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个寂静的夜晚,书桌上的烛光摇曳,李明挟筴读书,仿佛世界的喧嚣都与他无关,脑海中只有那些古老的智慧在闪烁。”
在英语中,可以用“dedicated to studying”或“immersed in book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传递了专注和努力学*的态度,但可能缺少“挟筴读书”所带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挟筴读书”不仅是对学态度的描述,更是对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珍惜知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它鼓励我在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学*的热情和执着。
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