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4:33
“守文持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坚守文字,保持正直”。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学术、道德或法律等方面,保持忠诚于原有的正义原则和真实的文字,不随意曲解或更改。
“守文持正”出自《论语》中有关忠诚和正直的论述,强调对经典文献和道德规范的坚守。虽然具体的引用并不明确,但与儒家思想中的忠诚和正直有密切关系。
该成语常用于学术讨论、道德教育等场合,强调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依然能够坚守原则。例如,在学术界,研究者被期望“守文持正”,在引用文献时保持忠诚于原文,不作歪曲。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在道德上不妥协的态度。
同义成语强调对原则和真理的坚守,而反义成语则描述了在面对困难或诱惑时的妥协和不坚定。
在传统文化中,“守文持正”承载着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现代社会虽然面临更多的利益诱惑,但这一成语依然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诚信与正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坚守信念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仍然选择不妥协的勇气和决心。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上不轻言放弃。
在我参与的一个志愿者项目中,面对一些不公正的现象,我和我的团队选择了“守文持正”,坚持向上级反馈真实的情况,尽管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困难。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维持正直的重要性。
在风雨飘摇的时代,
我愿守文持正,
不被浮华所惑,
只求心中的那一片净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stand by one's principles”或“to uphold the truth”,强调了对真理和原则的坚守。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守文持正”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学习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坚持真实与正义的重要性。这种坚持有助于塑造个人的品格,同时也能影响周围的人,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持正。
《旧唐书·魏徵传》:“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父长贤,北齐屯留令。徵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以徵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所为,遽使召之。徵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及王世充攻密于洛口,徵说密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未若深沟高垒,旷日持久,不过旬月,敌人粮尽,可不战而退,追而击之,取胜之道也。’颋曰:‘老生常谈耳。’徵不谢而去。”
《清史稿·于成龙传》:“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犷悍,初隶版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界。民益得尽力耕耘。在县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疏鹾引,建学宫,创养济院,洁己爱民,日以修己安民为事。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宋史·赵普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荣,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