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5:21
“得意之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在得意之时所创作的作品”。它通常用来指一个人在顺利、得意的状态下所创作或完成的优秀作品,强调创作时的灵感和状态对作品质量的重要性。
“得意之作”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背景,但可以理解为对创作状态和成果的总结。在**传统文化中,艺术作品往往与创作者的心境密切相关,得意时创作的作品被认为更具灵气和感染力。
“得意之作”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得意之作”强调创作与心境的关系。古代文人常在得意时创作诗词,反映出他们的情感与气质。现代社会中,创作者在成功的状态下,往往能产生更具影响力的作品,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代仍然适用,并且在创作激励和评价中频繁被使用。
“得意之作”带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创作时的激情与灵感。它让我意识到,良好的状态和情绪对创造力的重要性。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会感受到对优秀作品的赞赏与肯定。
在我自己的写作中,我常常会感受到灵感的波动。有一次,我在一次成功的演讲后,灵感迸发,写下的文章被朋友称为我的“得意之作”。这个经历让我体会到创作与状态的紧密联系。
在一个诗歌中,我尝试使用“得意之作”:
月明点滴心中梦,
得意之作随意生。
笔下万千情绪涌,
一纸芳华赋与风。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灵感和创作的关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asterpiece”,指的是杰出的作品。尽管两者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了创作的高水平与艺术价值。
通过对“得意之作”的分析,我深刻认识到情感与创作状态在表达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提升了我对创作和表达的理解。
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清史稿·文苑传一·王士祯》:“士祯诗文,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天下士大夫,识与不识,皆尊之为王先生。其得意之作,如《秋柳诗》、《秦淮杂诗》诸篇,尤脍炙人口。”
《明史·文苑传三·高启》:“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所著诗,有《高太史大全集》,文有《凫藻集》,词有《扣舷集》,咸为世所传诵,其得意之作,尤在诗。”
《宋史·文苑传六·贺铸》:“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尝自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其得意之作,多在歌行。”
《旧唐书·文苑传下·李邕》:“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钜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其得意之作,往往流传于世。”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绝域。孝绰常曰:‘吾诗必传,此得意之作也。’”
这就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