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4:59
成语“得寸则寸”字面意思是“得到一寸就要求一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获得一些利益或好处后,继续贪求更多。它提醒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要过于贪婪。
“得寸则寸”出自《左传》,原文为“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此成语强调了在逐步获得利益时,贪求无度的危险。可以追溯到古代对贪婪以及道德约束的讨论,警示人们应保持节制。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节制和知足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得寸则寸”反映了对贪婪的警惕。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领域,此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强烈。许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了社会责任,最终可能导致自身的毁灭。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追求与贪婪。它提醒我在追求目标时要有节制,不要为了利益而忽视道德和人际关系。它也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过于贪心。
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位同事,他总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奖金和升迁机会,结果反而因其贪婪和不满而被团队孤立。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得寸则寸”的危害。
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位商人,起初他只卖一斤米,生意很好,但后来他开始追求更多的利益,逐渐抬高价格,最终导致顾客流失。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贪婪让他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财富,得寸则寸的欲望使他一无所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give an inch, take a mile”,意为“让你一寸,便要你一里”,同样传达了贪婪的主题。这种思想在多种文化中都有体现,反映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观念。
通过对“得寸则寸”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其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人性和行为的深刻反思。理解这个成语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与节制,避免因贪婪而导致的种种问题。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后汉书·班彪传》:“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此之谓也。”
《汉书·食货志下》:“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此之谓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此之谓也。”
《战国策·齐策四》:“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此之谓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得寸则寸,得尺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