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1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7:46
“十万火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情十分紧急,像十万火焰一样急迫。它通常用来表示一种迫切的状态,强调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十万火急”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的用法。它可能与古代战争和紧急调兵的情境有关,形象地描绘了在危急时刻的火速反应。成语中的“十万”强调了其数量庞大,而“火急”则传达出一种急迫的情感。
“十万火急”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时间观念和效率被高度重视。“十万火急”反映了社会对迅速应对紧急情况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紧急,如突发新闻、紧急会议或危机管理等。
“十万火急”给人一种紧张和迫切的感觉,常常联想到压力、责任感和紧迫性。它让人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在关键时刻做出反应的必要性。
在我的工作中,曾遇到一次项目的最后期限临近,团队需要快速调整方案。这时我用“十万火急”来形容我们的状态,激励大家加快进度,最终按时完成任务。
“在那十万火急的时刻,时间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我们每一个奋斗的面庞。”——这一句可以用作诗歌中的一部分,表现出紧迫感和奋斗精神。
在英语中,与“十万火急”相似的表达有“urgent”或“emergency”,不过这些词汇通常较为直白,缺乏成语的表现力和形象性。其他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urgente”,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但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十万火急”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紧急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状态。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成语,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
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贾母听了,十万火急,忙命人去请医生。”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得讯,十万火急,连夜调兵。”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得报,十万火急,率兵驰救。”
《宋史·岳飞传》:“飞得书,十万火急,即日引兵赴援。”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十万火急,不可留也。”
启奏陛下!鸡鹿寨~,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