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46:55
“无路请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路可走,无法请缨”。其中“请缨”意指请求缨带,缨带是古代官员或士人的一种象征地位的配饰,通常与升迁、获得荣誉有关。因此,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面临困境,无法找到合适的途径去请求帮助或获得升迁。
“无路请缨”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与无奈。成语的形成与李白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悟密切相关,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官职和名誉的渴望以及在追求过程中遭遇的挫折。
“无路请缨”可以用于多种语境,包括:
同义成语:
这些成语都可以表达一种无奈和困境的状态,但“无路请缨”更侧重于对社会地位和官职的渴望。
反义成语:
在古代**,士人对官职的追求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无路请缨”反映了士人对名利的渴望和在现实中遭遇的挫折。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许多人感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无路请缨”带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奈感和失落感,令人联想到那些努力奋斗却始终无法实现理想的人。它引发对自身境遇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仅要有努力,更要有合适的机会和路径。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有一段时间我感到无路请缨。尽管努力工作,但因缺乏合适的资源和机会,进展缓慢。这让我意识到,除了努力之外,寻找正确的机会和网络同样重要。
在一首现代诗中:
夜幕降临,灯火阑珊,
我独自徘徊在无尽的街道上。
无路请缨,何处是归途?
梦想在远方,却似遥不可及。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dead end”或“at a standstill”,用于描述一种无法进展的状态。这些表达同样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挫折和困境。
通过对“无路请缨”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能更精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成语的学*让我意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历史和智慧。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