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4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57:19
成语“千真万确”由“千真”和“万确”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千次都是真实的,万次都可以确认”。它用来形容某事非常确实,没有丝毫的虚假,强调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千真万确”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它的构成反映了古汉语中对于数量词的强调。成语中的“千”和“万”象征着数量的巨大,意味着即使经过多次验证,所说之事依然是真实的。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强调了事物的真实性。
“千真万确”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事实和真相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涉及到法律、科学和道德等领域。因此,“千真万确”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对诚信和真实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强调信息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千真万确”给人的情感反应是信任和安全感。它的使用往往让人觉得所传达的信息是可靠的,有助于加强人际之间的信任关系。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说服力,传递一种坚定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团队中分享了一项新的市场研究结果,虽然数据来源不一,但经过反复验证,我坚定地说:“这些结果千真万确,值得我们去实施。”最终,团队也因此对我的提议产生了信任,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千真万确”:
风中细语千真万确,
月下清辉万里无云。
心中所念常伴我行,
真实如影伴长空。
在这首小诗中,使用“千真万确”表达了内心对真实情感的坚定追求。
在英语中,“true and certain”或“beyond doubt”可以作为“千真万确”的对应表达。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事实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不同文化中,强调真实与信任的价值观是相似的,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可能因语境和文化背景而异。
通过对“千真万确”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对真实和信任的高度重视。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帮助我在交流中更加自信、明确。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专业场合,强调事实的真实性都是促进良好沟通的重要方式。
这个南乡人,还说这个新闻是千真万确的。
《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这千真万确的事,你若不信,我带你去见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这千真万确的事,你若不信,我带你去见他。”
《聊斋志异·卷十·胭脂》:“此千真万确之事,非妄言也。”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这千真万确的话,你若不信,我带你去见他。”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事,你若不信,我带你去见他。”
我是从何营长的小公馆里得来的。营长的姨太太已经避到县里去了。还是雇的王麻子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