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04:10
“假传圣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假装传达**的旨意”。它基本含义是指以虚假的方式传达重要信息,尤其是模仿权威人士的命令,通常用于形容那些以权谋私或欺骗他人的行为。
该成语源于古代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古代的帝制时代。的旨意被视为最高权威,任何人假借**的名义进行虚假传播,都是极为严重的冒犯和欺诈行为。历史上,有一些文人和官员因假传圣旨而受到惩罚。成语的具体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伪造权威行为的强烈反感。
“假传圣旨”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皇权至上,假传圣旨被视为对皇权的严重挑战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尊重真实信息的传播,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尤其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假传圣旨”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愤怒和不满,尤其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误导或欺骗时。这个成语也让人联想到权力游戏、阴谋与背叛,常常引发对诚信与道德的深思。
在工作中,我曾见到一位同事因误传上级的指示而导致团队的混乱,后来大家都用“假传圣旨”来调侃这件事情。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在信息传播中,准确性和责任感是多么重要。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在这个小镇上,总有一些人假传圣旨,制造了无数的误会与纷争,直到有一天,真正的**驾到,揭开了所有的谎言,镇上的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真相才是最有力量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 "to speak on behalf of" 或 "to usurp authority",但这些表达并没有完全传达出“假传圣旨”中的欺骗和冒名的色彩。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概念,但使用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可能不同。
通过对“假传圣旨”的学,我深刻理解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以及对权威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交流时要注重真实和准确,避免误导他人。同时,它也激发了我对诚信与道德的思考,成为我日常沟通中的一个警示。
他们假传圣旨,说是奉了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命令搜查书店。
《宋史·岳飞传》:“秦桧假传圣旨,以陷岳飞。”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假传圣旨,以陷害忠良。”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矫诏,假传圣旨,以自重。”
《资治通鉴·汉纪》:“绍矫诏,假传圣旨,以讨董卓。”
《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假传圣旨,矫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