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3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5:30
成语“木石心肠”字面意思为“像木头和石头一样的心肠”。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冷酷无情,没有同情心和感情,心如磐石,难以感动。
“木石心肠”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故木石之心肠,岂可知乎?”表明一种对人性冷漠的批评。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对人性的观察与思考,特别是对那些缺乏情感和同情心的人的一种讽刺。
这个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木石心肠”在**传统文化中常常用来批判那些缺乏人性的人,反映了对人情冷漠的社会现象的关注。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
这个成语通常给人一种冷漠、无情的感觉,联想到一些在生活中不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它也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态度,提醒自己要对他人保持同情和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在团队合作时总是显得木石心肠,对其他人的意见和需求毫不在意。这样的态度不仅影响了团队的氛围,也让我意识到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木石心肠”:
月下独坐思君情,
冷风萧瑟木石肠。
何以解忧唯有酒,
愿君别来心似霜。
这首诗通过描绘孤独与冷漠,表达了对缺乏情感的惋惜。
在英语中,可以用“cold-hearte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表示一个人无情、冷酷。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反映了对人性冷漠的普遍关注。
“木石心肠”是一个深刻反映人际关系的成语,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们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对他人的关心与同情。通过对这一成语的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性及其在社会中的表现。
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
《明史·海瑞传》:“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故自为县令时,即立限田之议。然事体重大,非一人所能独任,故终其身未尝行也。其学以刚为主,故自号刚峰。然其为人,外和内介,遇事敢言,虽屡遭挫折,而志不少挫。世以木石心肠目之。”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之‘拗相公’。上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而中官妃家,皆厚结托,伺上动静,皆预知之,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而猜忌阴中人,不见于词色。朝望稍著,必阴计中伤之。其意貌若木石然。”
《南史·王僧绰传》:“僧绰幼有大成之度,众便以国器许之。好学有理思,练悉朝典。年十三,父昙首卒,藏柩于家园,晨夜哭泣,旬日之间,形容枯悴。及葬,执绋号恸,行路为之流涕。既免丧,袭爵建昌县侯,拜太子舍人,转洗马,迁秘书郎,历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领骁骑将军。性疏简,不以世务经怀,虽居显位,常若闲居。时人或以木石心肠目之。”
《晋书·王衍传》:“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患之而不能禁。衍妻欲试衍之志,伺其便,因郭氏积怒,遣婢陈午以土木石为戏,衍见之,笑而不言。郭氏愈怒,乃以杖击之,衍遂被创。衍由是知其不可教,乃绝迹于郭氏之门。”
他这个人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