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4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26:16
“寸心不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中有尺,明白不昧”。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内心清楚明白,没有迷惑或愧疚,能够保持真实的自我和良知。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道德标准的坚定。
“寸心不昧”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原文为“寸心不昧,固所应然”。这句话强调的是内心的清明与正直,反映了古代士人对道德与良知的重视。在历史上,此成语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心中有正义感的人。
“寸心不昧”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良知与道德常常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寸心不昧”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面对诱惑和道德困境时,强调保持内心的真实和良知的重要性。
“寸心不昧”给人的情感反应是坚定与清明,联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仍能坚持原则的人。这种品质令人钦佩,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勇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我参加志愿活动时,曾遇到一个道德困境。当时我面临是否要隐瞒某个错误的选择,而我最终选择了坦诚,以“寸心不昧”的态度面对。这让我感到非常释然,内心也因此更加坚定。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年轻人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遇到金钱与道德的诱惑。他始终坚守“寸心不昧”,在重重考验中,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以牺牲良知为代价。
在英语中,“clear conscience”可以与“寸心不昧”相比较,表示内心的清白与无愧。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内心的真实与道德的坚守。
通过对“寸心不昧”的学,我认识到,保持良知与真实自我是多么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提醒我在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仰。
你不将王法依,平将百姓欺,早难道寸心不昧。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寸心不昧,何以对苍生?’”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吾寸心不昧,何以对国家?’”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寸心不昧,何以对先帝?’”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寸心不昧,何以对天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寸心不昧,小人寸心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