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2:27:12
成语“长恶不悛”由“长”、“恶”、“不”、“悛”四个字组成。“长”意为长久、持续;“恶”指的是坏事、罪恶;“不”表示否定;“悛”意为悔改、改正。字面意思为“长久地做坏事而不悔改”,引申含义为指那些犯了错误或罪恶而始终不改的人,通常用于形容顽固不化、无法悔改的恶人。
“长恶不悛”出自《左传》,原文是“长恶不悛者,必为天诛。”这句话出现在春秋时期,强调了对长期作恶者的惩罚,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与法律的重视。成语的使用强调了对恶行的警惕和对良好品德的追求。
该成语常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同时也适用于日常对话和演讲中,特别是在讨论道德败坏、社会问题或者个人人品时。例如,政治演说中可以用来批评腐败官员,文学作品中可以用于描绘反派角色。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和伦理,强调对错误的悔改和对善行的追求。“长恶不悛”反映了社会对恶行的零容忍态度。在现代社会,虽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该成语仍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长期作恶而不悔改的现象,尤其是在社会治理和道德教育方面。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联想到的可能是对社会不公、对恶人未受到应有惩罚的愤怒等。它也让人反思自身的行为,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同学,他在学*上总是抄袭作业,老师多次告诫他改正,但他却长恶不悛,最后被学校处分。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错误如果不及时改正,最终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该成语:
黑暗中游荡的影,
长恶不悛似鬼魅。
道德之光终会照,
良知回归是归途。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incorrigible”(不可救药的)和“unrepentant”(不悔改的),这些词汇同样传达了不愿意改变坏*惯或行为的负面意义。不同文化中对恶行的看法大致相似,但表达方式和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长恶不悛”这个成语让我认识到,面对错误和不当行为,及时的反思与改正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在语言学*中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和历史背景使其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其有久为头首,累受招安,~,及杀人众多,情理巨蠹之人,自合依旧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