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6:13
“攀蟾折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攀登月亮上的蟾蜍,折下桂花”。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追求高远的理想或目标,并且取得了成功,通常用来形容在学业、事业等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就。
“攀蟾折桂”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传说中,桂花是品德高尚和成功的象征,而蟾蜍则常被视为与月亮相关的神秘生物。在古代,考取进士(即成功的科举考试)被称为“折桂”,而“攀蟾”则象征着追求更高的理想。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
“攀蟾折桂”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就和成功一直是被高度重视的价值观。“攀蟾折桂”不仅反映了古代科举的竞争激烈,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它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追求卓越。
“攀蟾折桂”让我联想到奋斗与努力的价值,尤其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尽管面临许多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实现目标。它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用“攀蟾折桂”来激励自己。比如,在准备一次重要的考试时,我会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像“攀蟾折桂”一样,获得成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攀蟾折桂”:
夜空明月照心间,
蟾影摇曳梦中牵。
勇攀高峰折桂花,
一朝成就心所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reach for the stars”,意指追求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成功和成就的追求是共通的。
通过对“攀蟾折桂”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成语在语言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一成语激励我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休为那约雨期云龙氏女,送了个攀蟾折桂俊多才。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蟾宫贵客,攀蟾折桂,多在此时。”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况蟾宫贵客,攀蟾折桂,多在此时。”
宋·张孝祥《鹧鸪天·为老母寿》词:“明年今日称觞处,更有孙枝满谢庭。”
唐·黄滔《寄陈侍御》诗:“千年二相未全夸,犹阙闽城贺降麻。何必武陵源上去,涓涓流水武陵家。”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则见他抄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