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4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21:56
“贻笑千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留下让后代笑话的事情”。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自己的言行不当或失误,导致被后人嘲笑或耻笑,常用于自嘲或批评他人。
“贻笑千古”出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在书中,有一位贪图虚荣的举人因自己的言行不当而引发了众人的嘲笑,从而给后人留下了笑柄。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不当行为的批评,强调了言行的重要性。
该成语常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以及演讲中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愚蠢或荒谬行为;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作自嘲或调侃他人的方式;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引导听众思考行为的后果。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细微差别:同义成语强调了后果的恶劣,而反义成语则突出了正面的效果,形成鲜明对比。
“贻笑千古”在**文化中强调了个人行为对集体和后代的影响,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中,个人的名誉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提醒人们在言行上要谨慎,以免留下不良的名声。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个人在某些场合的尴尬经历,常常会有一种羞愧或自嘲的情感。它警示我们在言语和行为上要谨慎,避免成为他人嘲笑的对象。
在我生活中,一次公开演讲中由于紧张而说错了一个专业术语,事后我感到非常尴尬,甚至自嘲说自己“贻笑千古”。这让我明白了在公众场合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位年轻的学者在学术会议上因为过于自信而错误引用了经典文献,结果不仅被同行嘲笑,还在社交媒体上成为了笑柄,留下了“贻笑千古”的名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o become the laughing stock of”,意为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在强调言行后果和社会评价方面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贻笑千古”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警示,更是对个人行为的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思考所说与所做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不然,则流遁忘反,为风波之行,自驱以物,自诳以伪,外眩嚣华,内丧道实,以矜尚夺其真主,以尘垢翳其天正,贻笑千载,可不慎欤!
古之赵括,蜀汉马谡,都曾烂读兵书,狂言知兵,却兵败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