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8:05:02
“荡然无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完全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彻底消失,什么也不剩下。该成语传达了一种彻底、干净的状态,常用于描述物品、情感、记忆等的消逝。
“荡然无遗”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中提到“无遗”,强调无一遗留。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与无为,强调事物的无常和变化,从而为成语的形成提供了哲学基础。这个成语在历史上逐渐演变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达,广泛用于文学和口语中。
“荡然无遗”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事物的消逝和无常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反映了哲学思想中的道家观念。“荡然无遗”在现代社会中,常用于形容对过往的释怀,是一种积极向前的表现,尤其在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领域。
“荡然无遗”给人一种清空、解脱的感觉,仿佛从过去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这种情感反应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能激励人们重新出发,迎接新的挑战。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工作压力大,心情低落,所有的烦恼和不安在经历了一次长时间的冥想后,终于荡然无遗,让我感到轻松自在。这个成语在此时成为我内心的一种寄托,帮助我理解和接受过去的种种。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当最后一片落叶飘落,秋天的记忆在风中荡然无遗,留下的只是冬天的寒冷与宁静。”
在英语中,可以用“vanished without a tra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尽管每个文化对消失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在表达无影无踪的状态时,相关的情感和意义相似。
通过对“荡然无遗”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事物的无常与生命的流动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释怀过去,拥抱未来。这个成语的灵活性和深度使它在我的语言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窃有所虑,因又焚之。于是图画奇迹,荡然无遗矣。
《太平广记·杂编》:“窃有所虑,因又焚之。于是图画奇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