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1:43
“学贯古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学*贯通古代和现代”。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掌握了古今中外的知识,能够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思想融会贯通。这个成语强调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特别是在历史、文化和学术领域。
“学贯古今”最早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文学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在这部作品中,纪昀提到了一些博学的人物,表明他们的学识不仅限于古代的经典,也涵盖了现代的思想和知识。这一成语的形成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博学之士的崇尚以及对知识的重视。
“学贯古今”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学贯古今”在**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对知识、教育和智慧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因此,真正能够“学贯古今”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筛选、整合和应用知识的人。
提到“学贯古今”,我联想到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化名人,如孔子、王阳明等。他们不仅在自己的时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这种联想让我感到敬佩,也激励我在学*中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我的学生活中,曾经有一位老师,他对历史和现代科学都有深入的研究。每当他讲课时,都会用到“学贯古今”这个成语,来形容他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种影响促使我更加努力去拓宽自己的学领域。
在创作中,我尝试将“学贯古今”融入到一首诗中:
笔耕古籍千秋梦,
智融现代万象生。
学贯古今无止境,
知识海洋任我行。
在英语中,可以用“erudite”或“schola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词通常只强调对特定领域的知识,而“学贯古今”则强调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广泛知识。这种差异反映了汉语文化对综合性知识的重视。
通过对“学贯古今”这个成语的学,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不断追求更全面的理解,努力成为一个真正博学的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的学术能力,也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时有大学生姓陈名东,是个忠贞之士,~,道师孔孟,遇事慷慨激烈,不避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