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1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08:11
“支离破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支离和破碎,形容事物零散、不完整或破坏严重。它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例如文字、物品、关系等,强调其残缺和不堪。
“支离破碎”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一书中,描述了人物状态或环境的复杂和不完整。该成语结合了“支离”和“破碎”两个词,分别表示零散和破裂,形象地描绘了某种事物的碎片化状态。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人心惶惶、物事不全的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支离破碎”常用于描写人物的内心状态或环境的混乱。例如,在描述一场战争后的景象时,可以说“城镇支离破碎,满目疮痍”。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段关系的结束,或是某个项目的失败,比如“我们的计划最终支离破碎,无法继续下去”。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细微差别:同义成语强调事物的零散和混乱,而反义成语则强调事物的完整和有序,形成鲜明对比。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支离破碎”可以用来形容许多人面临的压力和焦虑,尤其是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中。这一成语的使用不仅反映了事物的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和态度。
“支离破碎”常常带给人一种失落感和无奈感。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引发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力感。它促使我反思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事物。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次团队合作项目,因各方意见不合,最终导致项目支离破碎,无法完成。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后来的团队工作中更加注重合作与共识的建立。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尝试将“支离破碎”融入一首小诗中:
岁月如歌,梦一场,
往日繁华今何方。
心似支离破碎影,
只留碎片与苍茫。
通过这种方式,成语不仅承载了情感,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在英语中,可以用“shattered”或“broke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然而,汉语成语“支离破碎”更加强调了事物的分散和不完整性,语言的文化内涵在表达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支离破碎”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使我在表达复杂情感和状态时有了更精准的语言工具。它的使用让我更加敏感于生活中的变化与无常,也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困境时寻找整合与修复的可能性。
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畔岸,而剪拔其藩篱。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支离破碎,不足以自固。”
《后汉书·袁绍传》:“支离破碎,不足以自保。”
《汉书·王莽传下》:“支离破碎,不足以自全。”
《史记·项羽本纪》:“支离破碎,不足以自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支离破碎,不足以自存。”
我们不要把文章分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