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58:31
“一字不易”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一字都不能更改”,引申意为极为严谨,注重细节,甚至对文字的使用要求严格。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些文本或作品的高度重视,强调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不可随意改动的特性。
“一字不易”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中提到:“夫子之道,一字不易。”这是在强调道理的严谨性和哲学思想的深邃。该成语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对文字、道理和真理的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一字不易”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一字不易”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对语言和文学的尊重。在古代,文字被视为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因此对其严谨的态度反映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强调信息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尤其在法律、学术以及文学创作领域。
该成语引发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尊重,联想到那些在文字上追求完美的人。它让我想到古代文人对作品的执着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信息准确性的重视。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在撰写学术论文时遇到“字字不易”的情况。每一个论点都需要严谨的论证,而每一处引用都必须准确无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该成语的重要性。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尝试融入“一字不易”:
墨香四溢书卷中,
一字不易意重重。
字字如珠灼心底,
千古流传留芬芳。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words are powerful”,强调语言的力量和重要性。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在强调文字和语言的影响力。
通过对“一字不易”的学,我认识到语言的力量以及在表达思想时对准确性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提醒我在使用语言时要更加严谨和细致,增强了我对文化和文字的理解。
而逖尤精密,张九龄视其草,欲易一字,卒不能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古人文字,一字不易,后人妄加删改,往往失其本意。”
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杜诗无一字无来历,其用事精切,一字不易。”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凡书有删改者,必一字不易,以存其真。”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九:“古人文字,虽有重复处,亦是一字不易。”
《旧唐书·职官志》:“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小事则一字不易。”
他~地抄袭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