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4:20
“从者如云”字面意思是指跟随的人就像云彩一样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追随某个人或事物的人数众多,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影响力、魅力或者地位很高,能够吸引大量追随者。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记载,尤其是在描述一些有权势、声望或影响力的人物时,常常会提到其随从之众。在《史记》中就有类似的描述,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随者进行描绘,展现出他们的威望和影响。这种描述不仅限于历史人物,也可以用于现代社会的名人或公众人物。
“从者如云”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这些成语的细微差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人数的众多,而后者则强调的是冷清和无人。
在**传统文化中,追随和拥护往往与个人的社会地位、权力和影响力紧密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但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盛行的背景下,追随者的数量不仅仅代表个人魅力,也与其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有关。
“从者如云”让我联想到一种强烈的个人魅力和社会影响力,它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成功,也代表了他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成语在思维和表达中,能引发对人际关系的深思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在工作中,我曾经历过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他的领导风格吸引了许多团队成员的追随,大家愿意为他工作,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从者如云”所蕴含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从者如云”:
高峰之上立君王,
从者如云随风翔。
一声号令声势壮,
浩荡人潮似海扬。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flock of followers”,用来形容追随者众多的状态。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所传达的核心意义在不同文化中是相似的。
“从者如云”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描述人数的词汇,更是对个人魅力、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映。在语言学*中,理解这类成语的内涵,有助于提升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能在交流中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从者如云,得者宁几。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初起兵,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邯郸儿欲何为?’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
《汉书·王莽传下》:“莽遣使者即赦盗贼,还言‘盗贼解,辄复合。问其故,皆曰:‘愁法禁烦苛,不得举手。力作所得,不足以给贡税。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民穷,悉起为盗贼。’莽大怒,免之。其或顺指,言‘民骄黠当诛’,及言‘时运适然,且灭不久’。莽说,辄迁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犨、司空季子。”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