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57:28
成语“心碎胆裂”字面意思是心灵破碎,胆子撕裂。形象地描绘了因遭受重大打击或悲痛而产生的极度痛苦和绝望的情感状态。它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遭遇失去、失望或挫折时的心情,强调内心的伤痛和无助感。
“心碎胆裂”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描写悲伤和痛苦的情感。成语中的“心碎”与“胆裂”分别象征着内心的绝望和勇气的崩溃,体现了**文学中对情感细腻的表达方式。
该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情感表达、心理描写等场合。例如,在小说中描写人物在失去亲人或爱人后的痛苦感受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会用它来形容自己在经历重大挫折或失望时的心情。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细腻而复杂的。“心碎胆裂”体现了对情感深度的重视以及对痛苦的敏感。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面对情感的痛苦和挫折,依然会使用这样的成语来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
“心碎胆裂”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令人联想到失去、孤独、绝望等负面情绪。这种情感反应能够促使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反映出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在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曾因失去一位挚友而感到“心碎胆裂”。那段时间,心中充满了无助与悲伤,常常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这种痛苦让我更加意识到友谊的重要性,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地珍惜身边的人。
在一个故事中,主人公在经历了失去和绝望后,决定从痛苦中站起来,寻找新的生活意义。可以这样写: “当她得知失去的消息时,心如刀绞,心碎胆裂。然而,正是在这片绝望的黑暗中,她发现了内心深处的微光,决定要为自己和逝去的友情而活。”
在英语中,与“心碎胆裂”相近的表达是“heartbroken”,同样用于表达深切的悲痛。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在面对失去和痛苦时,许多文化都能找到相似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对“心碎胆裂”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珍惜眼前的幸福。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让我在分享情感时更加细腻和真实。
下官当见此诗,心胆俱碎。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闻言,心碎胆裂,泪如雨下。”
《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见了,心碎胆裂,放声大哭。”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关公见书,心碎胆裂,大叫一声,昏绝于地。”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心碎胆裂,不觉大哭起来。”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闻之,心碎胆裂,乃自刎于乌江。”
贼兵见是云天彪,~,纷纷的跌下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