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8:24
“洗心革意”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洗心”和“革意”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洗净心灵,改变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彻底改变内心的思想和态度,摆脱旧的观念和行为,追求新的信念和理想。
“洗心革意”出自《孟子·离娄下》:“君子之于天下也,必有志于天下,必有心于天下,必有意于天下。”这里强调了内心的改变和对外界的责任感。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献中逐渐被引申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改造和心灵重塑的过程。
“洗心革意”可以在多个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洗心革意”在**文化中体现了对内心修炼和道德提升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面对生活的挑战,勇于改变自己。特别在职场、教育等领域,这种自我革新的态度非常受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自我反省和成长的过程。它激励人们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努力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过一次重大的转变,那时我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瓶颈,决定“洗心革意”,学*新的技能和知识,最终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在某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年轻人,他总是沉迷于过去的失误,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位智者的指引下,开始洗心革意,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成为了镇上的一位杰出画家。
在英语中,“turn over a new leaf”可以与“洗心革意”相比较,意指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开始新的生活。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概念,如“重新开始”或“改变自我”的思想。
通过对“洗心革意”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内心的改变是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表达,更是生活中一个积极的心态。这个成语提醒我,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勇于反思,努力改变,就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希望与机遇。
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宋史·岳飞传》:“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士卒皆感泣。”
《晋书·王导传》:“导知天下已乱,遂洗心革意,以匡翼朝廷。”
《后汉书·王符传》:“洗心革意,思进忠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左传·宣公十五年》:“洗心而革意,以从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