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8:24
成语“洗手奉职”字面意思是“洗手后再从事工作”。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放弃过去的某些行为或职位,重新开始,强调一种清白、干净的状态,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开始专心致志地做某项工作或承担某种责任。
“洗手奉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对“洗手”的象征性解释。在古代,洗手不仅是清洁卫生的行为,也象征着一种决心和新的开始。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表示一个人愿意为了更高的目标而放弃过去的生活。具体的历史出处不详,但其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常有体现。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洗手象征着清洁和开始新生活的决心。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中,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对新挑战的积极态度。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重视,尤其在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中,频繁的转型和自我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洗手奉职”给人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带有一种勇于改变和自我提升的力量。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放下过去,重新出发,追求更好的自己。这种情感激励着我在生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选择和方向。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曾经历过一次重大的职位调整。面对新的挑战,我意识到需要“洗手奉职”,彻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我努力学*新技能,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最终收获了良好的成果。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洗手奉职”融入其中:
昔日尘埃随风去,洗手奉职再启程。
心中明灯照路远,勇攀高峰不言惧。
这段诗表达了放下过去、勇敢追求新目标的决心。
在英语中,可以用“turning over a new leaf”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或态度。但“洗手奉职”更强调责任感和清白的状态,而“turning over a new leaf”则更侧重于改变和新的开始。
通过对“洗手奉职”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魅力,更在生活和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它提醒我在面对变化时,保持清醒和决心,勇敢迎接新的挑战。这对我在语言学和日常表达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中四年,侍郎赵赞为度支使,荐公为监察御史,主馈给渭桥以东军,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
《明史·海瑞传》:“瑞洗手奉职,不敢有他。”
《宋史·岳飞传》:“飞洗手奉职,不敢有他。”
《后汉书·班超传》:“超洗手奉职,不敢有他。”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屈原曰:‘吾洗手奉职,不敢有他。’”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请成,晋侯许之,乃还。郑伯使公子归生如晋,谢罪,且请盟。晋侯许之,归生遂与晋大夫盟。归生归,郑伯问之,对曰:‘臣洗手奉职,不敢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