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4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09:56:23
成语“一坐尽惊”的字面意思是“坐在那里就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或某种**的发生,能够在瞬间引起众人的震惊和关注,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或吸引力。
“一坐尽惊”出自《三国志·魏志·王异传》,原文为“王异坐于上,闻之,一坐尽惊”。这里描述的是王异的才华与魅力,能够使周围的人都为之震惊。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对才华与魅力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合,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才华与影响力被高度重视,成语“一坐尽惊”体现了对杰出人物的崇敬与赞美。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在强调个人魅力和专业能力的环境中,例如职场、艺术与演讲等领域。
该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惊叹与赞美,联想起那些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能够吸引众人目光的人物。它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中追求卓越,力求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与赞誉。
在我参与的一个演讲比赛中,我曾希望我的发言能够“一坐尽惊”,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激情的表达,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最终,在演讲结束后,听众的热烈掌声让我感到自己达成了目标。
在一个小故事中: 一位年轻的画家在展览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他的画作色彩斑斓,构思独特。当他站在画前,微笑着解释自己的创作理念时,观众们都被吸引住了,仿佛时间都停滞了一般,那一刻,整个展厅一坐尽惊,大家都为他的才华而赞叹不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take the world by storm”,形容某人或某事迅速引起广泛关注与影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潜在的含义却是相似的,反映了人们对影响力和魅力的共同认知。
通过对成语“一坐尽惊”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力量以及如何通过生动的表达来影响他人。这不仅在语言学上有助于我丰富词汇,也在表达自我时提升了我的自信心与能力。这个成语提醒我,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应努力追求卓越,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一坐尽惊”。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一坐尽惊。”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尚书仆射薛综等切谏不听。会稽南部都尉张温言于权曰:‘渊弃其国,远来归命,陛下宜加恩接,使有以自新。今反用兵,非所以示怀远也。’权乃止。一坐尽惊。”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一坐尽惊。”
《汉书·王莽传下》:“莽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天大哭,气尽,伏而叩头。诸生小民会旦夕哭,为设飧粥,甚悲哀及能诵策文者,除以为郎,至五千余人。一坐尽惊。”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驰入汉营,汉军皆披靡,一坐尽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