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1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7:21
成语“妖歌曼舞”由“妖歌”和“曼舞”两个部分组成。“妖歌”指的是诱惑、动人的歌曲,常常带有一种神秘或妖艳的色彩;“曼舞”则形容优雅、柔美的舞姿。整体上,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既美丽又略显妖异的艺术表现,常常用来形容某种吸引人但又让人感到不安的氛围。
“妖歌曼舞”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或典故,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常见,尤其是在描写女性舞蹈、音乐时。古代诗词中常用“妖”来形容绝色女子的魅力,以及她们所表现出的迷人舞姿。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女性美的复杂情感,包括欣赏与警惕。
“妖歌曼舞”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妖艳的形象常常被视为一种双刃剑,既象征着吸引力,也可能引发危险。在现代社会,随着对女性形象的重新审视,成语“妖歌曼舞”可以被解读为对美的欣赏与对社会审美标准的反思。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成语在当代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艺术评论和社会讨论中。
“妖歌曼舞”给人的第一反应是美丽与魅惑,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对这种美的警惕与思考。这种复杂的情感引发了对美与丑、善与恶之间关系的深思,使得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反思其背后的意义。
在一次文艺晚会上,我曾用“妖歌曼舞”来形容一位歌手的表演,她的声音和舞姿都极具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这种描述不仅让我的朋友们更加理解了我的感受,也引发了对艺术与情感的深入讨论。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描绘一个古代的舞女,她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伴随着动人的音乐,整个宴会充满了妖歌曼舞的氛围。她的舞姿令人陶醉,但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危险,正如她的美丽背后隐藏的故事。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于“妖歌曼舞”的表达可以是“femme fatale” (致命女人),在西方文化中指代那些以美貌和魅力引导他人走向毁灭的女性。这种表达同样反映了对美的欣赏与潜在危险的警惕。
通过对“妖歌曼舞”的学,我理解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提醒我在语言表达中关注美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其可能带来的复杂情感。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中起到了拓宽视野的作用,鼓励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
妖歌慢舞烂不收,倒心回肠为青眸。
《金瓶梅》第十五回:“妖歌曼舞,夜夜欢歌。”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妖歌曼舞,惑乱军心。”
《西游记》第二十回:“妖歌曼舞,迷惑行人。”
《聊斋志异·聂小倩》:“妖歌曼舞,夜夜笙歌。”
《红楼梦》第五回:“妖歌曼舞,引得众人皆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