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7:16
“敦睦邦交”的字面意思是“和睦地维护国家间的交往”。其中“敦”有深厚、亲近的意思;“睦”指和睦、友好;“邦交”则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关系。整体上,该成语强调了国家间友好、互信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和谐共处的外交理念。
“敦睦邦交”出自《尚书·大禹谟》,其背景是大禹治水时期,强调与周边部落和国家保持良好关系。这一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传达了古人对和平与合作的重视。
“敦睦邦交”常用于政治、外交领域,适合在演讲、官方文书或新闻报道中使用。它也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理想的国家关系或友好合作的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国家间的和睦关系被视为安定与繁荣的重要保障。“敦睦邦交”不仅是外交政策的体现,也反映了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和谐、礼让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深,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各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敦睦邦交”让我联想到和平、友谊与合作的美好图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一成语提醒着我们,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石。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参与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努力践行“敦睦邦交”的理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尊重。通过这样的实践,我更加意识到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在一首有关和平的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敦睦邦交”:
山川异域共此生,
敦睦邦交手携情。
四海之内皆朋友,
共筑和谐乐无穷。
在英语中,“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nations”或“harmoniou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是与“敦睦邦交”相对应的表达。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国家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和平与合作的共同追求。
通过对“敦睦邦交”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方式,也让我在思考国际关系时更加注重和谐与合作的价值。这一成语在我未来的学*和生活中,都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但就大体而言,是极有益于敦睦邦交的。
《宋史·外国传五·高丽》:“高丽,海外之国也,自昔未尝朝贡。契丹交聘,亦所罕见。太祖皇帝开宝以来,敦睦邦交,累使聘问。”
《后汉书·班超传》:“超遂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诃,通绝域,超出万死,功业尤绝。”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致太平,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使者赍黄金、缯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臣莽敢奉天命,敦睦四夷。’”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不敦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敦睦诸侯,以和其民。”
这样可以~,又能加深双边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