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4:01
“招权纳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招揽权势,接受贿赂”。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主动迎合权势者,接受贿赂。这种行为通常带有负面的道德评价,暗示着腐败和不正当的利益交换。
“招权纳赂”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文化。当时,官员与权贵之间的贿赂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文人和历史学家在其著作中批评这种现象,强调廉政的重要性。成语的构成中,“招权”与“纳赂”两个词的结合,直观地反映了这种腐败现象。
“招权纳赂”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与“招权纳赂”在含义上相似,均指向腐败行为,但“招权纳赂”更强调主动迎合和接受贿赂的过程,而“贪污受贿”则更关注结果。
在传统文化中,官场腐败问题由来已久,历代文人都对其深表忧虑。“招权纳赂”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现代社会中,反腐倡廉的兴起使得这一成语的使用更加频繁,成为批评腐败的重要表达。
“招权纳赂”通常带有负面情感,令人联想到腐败、欺诈和不公等负面社会现象。这种联想影响着人们对官场和社会风气的看法,促使人们更加强调廉洁自律和公正。
在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讨论会上提到某企业的高管利用职务之便接受贿赂的**,使用“招权纳赂”一词形容其行为,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大家对这一现象表示强烈反感。
在一首描绘官场黑暗的诗歌中,可以这样写:
权势如海浪翻涌,
贿赂如潮水连绵。
招权纳赂者何惧,
唯愿权位常相伴。
在英语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bribery and corruption”来表达。这两个词汇在内容上与“招权纳赂”相近,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场合上可能存在差异。西方国家对贿赂的反对更为明确,法律和社会机制相对完善。
通过对“招权纳赂”的学,我对腐败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不正当行为的描述,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清白与廉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并引发对道德与伦理的思考。
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皆人间清要之官而~,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