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29:26
成语“夸多斗靡”的字面意思是“夸口说话多,斗争无用”。其中“夸”指夸口、夸张;“多”表示数量多;“斗”意为争斗、争论;“靡”则有消亡、无用之意。整体上,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言语上的夸张与争斗的无意义,形容人们在言辞上过于夸大,却没有实质性的成果。
“夸多斗靡”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可能是由多个成语或词组组合而成。其表达的思想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方式,如对空谈和无用争斗的批评。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反映的思想在历史上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的理念。
在现代语境中,“夸多斗靡”可以用在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实用和实效,强调言行一致。成语“夸多斗靡”可以看作是对这种价值观的反映,警示人们不要陷入空谈和无谓的争斗中。在现代社会,这种态度依然适用,尤其是在信息泛滥和虚假宣传盛行的背景下,提醒人们要保持理性和务实。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他们总是喜欢夸夸其谈,却很少付诸行动。这种现象常常让我感到无奈和失望,因为我更倾向于与那些脚踏实地、真实可靠的人交往。它提醒我反思自己的表达方式,避免过度夸大而失去真实性。
在一次团队会议中,我注意到某位同事过于强调自己的成就,却没有提供实际的数据支持。我在心中使用了“夸多斗靡”这个成语,提醒自己在发言时要注重实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夸耀上。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夸多斗靡”:
言辞如潮水,涌来又退去,
夸多斗靡声,何能见真义?
脚踏实地行,方显英雄气,
不为虚名累,问心自无愧。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all talk and no action”,意指只会说而不付诸行动。这种表达在许多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于空谈和无效争斗的共同厌恶。
通过对“夸多斗靡”的学与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语言表达的力量和责任。这个成语在提醒我言辞要真实、行动要实在的同时,也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重实效,避免陷入空谈。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旧唐书·文苑传序》:“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皆以文章夸多斗靡,时号‘初唐四杰’。”
《清史稿·文苑传序》:“清初,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等,皆以文章夸多斗靡,时号‘江左三大家’。”
《明史·文苑传序》:“明初,宋濂、王祎、刘基等,皆以文章夸多斗靡,时号‘明初四大家’。”
《宋史·文苑传序》:“宋初,杨亿、刘筠犹袭唐故文章,夸多斗靡,号‘西昆体’。”
《新唐书·韩愈传》:“愈与孟郊、张籍等,皆以文章夸多斗靡,时号‘韩孟张’。”
宋以后,学者好夸多而斗靡。